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95商服網  ?  ? 來源:m.personalh.cn  ? 關注:1615

一、14—18世紀的歐洲體育啟蒙


歐洲,承接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,17、18世紀十分重視體育在教育中的作用。這一時期,很多思想家和知識精英進入體育領域,形成了初步的體育教育思想。例如,捷克偉大教育家夸美紐斯(1592—1670)、英國哲學家洛克(1632—1704)、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(1712—1778)等。他們信奉“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體”這句古老格言,認為合理的體育有助于培養(yǎng)勇敢和堅毅的精神。




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


揚·阿姆斯·夸美紐斯




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


約翰·洛克




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


讓·雅克·盧梭


自然主義的教育家還進行了廣泛的體育試驗,逐漸確立了學校體育體系。學校開始設置寬廣的運動場,開展體育鍛煉,通過游戲、跑、跳及球類活動增進兒童健康,培養(yǎng)兒童意志,提高其生活技能和應變、應急能力。要求兒童應學會“爬山巖、跳遠、跳高、爬樹、翻墻,學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平衡”,學會游泳和賽跑。




值得注意的是,同時期的中國仍然實行科舉制度,文武分設。盡管文武兼修是中國人傳統(tǒng)的追求,但是對于多數(shù)文人而言,對體育的重視是不夠的,文武兼修的人畢竟是少數(shù),沒有系統(tǒng)的體育思想和理論。




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


文武兼修的孔子




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


岳飛




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


王陽明






二、19世紀世界體育的勃興


19世紀,世界體育迎來了勃興。歐洲大陸先后形成了德國體操、瑞典體操兩大體系和學派。這里的“體操”泛指各種體育運動。另外,英國傳統(tǒng)的戶外運動和游戲改進升級,日趨規(guī)范,推廣迅速。美國作為一枝新秀,也研發(fā)出很多新的體育項目。


這一時期,棒球、籃球、排球等新的運動形式陸續(xù)產生,很多國家建立了體育制度(包括學校體育、體育管理和體育專業(yè)教育等),近代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和其他國際組織也相繼產生,國際體育交流日益擴大和深入,世界體育的面貌煥然一新。


(一)足球


1863年10月26日,英國人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協(xié)會——英格蘭足球協(xié)會,這天成了世界現(xiàn)代足球的誕生日。


(二)乒乓球


1890年,駐守印度的幾位英國海軍軍官,發(fā)現(xiàn)在一張不大的臺子上玩網球很刺激,從而發(fā)明了table tennis。后來,因其打擊時發(fā)出“Ping Pong”的聲音,于1900年得名“乒乓球”。


(三)籃球


籃球,1891年12月21日由美國人詹姆士·奈史密斯發(fā)明,1896年傳入中國。1936年,籃球在柏林奧運會中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。


(四)排球


1895年,美國人威廉·摩根發(fā)明了排球。1896年,正式定名為Volleyball(空中擊球)。


(五)奧運會


發(fā)源于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停辦了1500年后,法國人顧拜旦于19世紀末提出舉辦現(xiàn)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倡議。1894年成立奧委會,1896年舉辦了首屆奧運會。


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


顧拜旦




三、清末民初的武術創(chuàng)拳熱




轉回頭來,再看中國。當時的中國處于清朝末期到民國初期,武術界出現(xiàn)了一個創(chuàng)拳的熱潮。這一創(chuàng)拳熱潮與近代世界體育的勃興是同步的,具有很大的一致性。這一文化現(xiàn)象的出現(xiàn),除了有中國武術文化自身發(fā)展的原因,也不排除最先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受到了洋人的影響。




太極拳大致于鴉片戰(zhàn)爭之后由楊露禪傳入北京,后經武禹襄等人努力,獲得大發(fā)展,得以顯世。該拳初入北京時,沒有正式的經典名稱。之前在河南溫縣陳家溝叫做“陳家拳”,也有“長拳”“綿拳”“化拳”之類的稱謂?!疤珮O拳”一名,很可能是武禹襄所起、是武禹襄的貢獻。




同一時期,董海川創(chuàng)立了八卦掌。太極拳領域則迅速出現(xiàn)了武氏太極拳、吳氏太極拳、孫氏太極拳等。再晚一些,王薌齋創(chuàng)立了意拳(大成拳)。民國初年,各地創(chuàng)辦了很多國術館,采用學校教育,教授武術。




從各位創(chuàng)始人的生卒年月看,楊露禪(1799—1872)、董海川(1797—1882)、武禹襄(1812—1880)、吳鑒泉(1870—1942)、王茂齋(1862—1940)、孫祿堂(1860—1933)、王薌齋(1885—1963)等人的主要武術傳播活動均在19世紀后葉至20世紀初這一時期。




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


楊露禪




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


武禹襄




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


董海川




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


孫祿堂




楊露禪武禹襄創(chuàng)拳時歐洲體育界在干啥




王薌齋






四、近現(xiàn)代中西方體育發(fā)展的共性


19世紀后葉至20世紀初這一時期,中國和國外體育都是高歌猛進,有共性,也表現(xiàn)出很大的文化差異。


(一)共同奠定了今天世界體育的框架基礎


好的運動很容易風靡全球。今天,武術深受中外人民的喜愛,世界上習練太極拳的人數(shù)據說達到了6億人。足球,更是超越了國家和民族的界限,似乎讓整個世界“瘋狂”。乒乓球源自英國人,今天卻幾乎成了中國的國球。




(二)體育目的的相似性


關于體育的目的,歐洲自18世紀以來,開始廣泛討論。這一時期的德國體育,重視愛國主義、民族主義和意志教育,認為體育的目的在于激發(fā)德意志的民族意識。


美國教育界和體育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前,多以健康為體育的主要目標,一戰(zhàn)后,更看重體育的教育價值。1919年,美國“高等院校體育主任聯(lián)誼會”的許多學者指出:體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環(huán),體育目標應以教育目標為轉移,體育應提供訓練包括身心在內的“完整個人”的機會。體育“在發(fā)育中的目標”應包括發(fā)展體能、智慧、神經肌肉組織和器官功能。體育“在社會規(guī)范中的目標”應包括培養(yǎng)“領導才能、良好的道德習慣、理想與儀表”。認為體育并不以獲得健康和優(yōu)良士兵為目標,重在于通過獲得健康“使心理上得到鼓勵與滿足,并在適當?shù)纳缃画h(huán)境中能夠從容自處”。主張學校體育運動應作為一項教育計劃,而不應看作是附帶的表演、課余活動或學生的娛樂活動。


蘇聯(lián)建立了“準備勞動與衛(wèi)國體育制度”,認為體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勞動能力和軍事能力,體育不僅是青年的文化、經濟和軍事訓練的一個方面,而且是教育群眾的方法之一和團結廣大群眾的手段。在企業(yè)、機關和學校中廣泛建立了體育小組和體育團體。


中國,很早就講究文武雙修和性命雙修,近代則講究強身強心,民族自強,抵御外侮。性命雙修,就是精神修養(yǎng)和肉體訓練并重?!懊痹谶@里主要指肉體,“性”主要指精神、心理和靈魂。中國的“性命雙修”思想境界很高,這與后來西方盧梭、馬克思、恩格斯的人的全面發(fā)展理論在內核上高度一致。


盧梭認為教育以把人培養(yǎng)成對社會有用的成員為目的,重視體育和勞動教育。馬克思(1818—1883)和恩格斯(1820—1895)提出了解決人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(fā)展的教育學說,主張廣泛的體育,力求培養(yǎng)堅強、有力和勇敢的青年一代。


馬克思從R.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實驗里看出,“未來教育的幼芽,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,就是生產勞動同體育和智育相結合,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,而且是造就全面發(fā)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”(《資本論》)。恩格斯在《歐洲能否裁軍》一文中闡述了青年體育問題。他建議在學校中進行體操訓練和軍事訓練,以增強學生體質,提高軍事素養(yǎng)。


(三)體育與教育


在體育目標方面,“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”這一現(xiàn)代體育的概念逐步建立起來,使體育進一步被納入教育的軌道。


應當說,中國是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,武術與教育的結合很早。商周時期的“六藝之學”包含“射、御”,“射”就是射箭,“御”就是駕車,就把體育包含在教育之中。民國時期,更是提倡武術(當時稱為國術)與教育結合。


相比之下,今天很多中國人在思想中還沒有真正重視體育在教育中的作用,沒有重視體育在完善人格、提升智慧方面的作用。近幾十年來,流行這樣的觀點“學習不好的同學去搞體育”“搞體育,爭取作為特長生錄取,高考時可以加分”“搞體育的人,四肢發(fā)達,頭腦簡單”“我兒子文化課不太好,因為他是搞體育的”。沒有看到體育在提高智慧、領導力等方面的作用。


將來,或許人們會這樣講:


“我兒子為什么聰明,因為他練習武術,感知力、構思力超越常人”


“我兒子文化課考試成績高,因為他體育好,有智慧,記憶力超出常人”


“我兒子具有領導才能,因為他從小熱愛體育,善于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善于總結和調整”


“我兒子奉公守法,因為他從小熱愛體育,講究規(guī)則”。


(四)體育與政治


政治組織有可能建立在體育組織之上?!胺辞鍙兔鳌钡奶斓貢岢鰸h人學洪拳,利用教拳的掩護,組織反清社團。清末,洪門、義和團都通過傳拳形成政治組織,宣傳政治主張。


體育可以為政治所用,當代也是如此,南非的曼德拉曾把足球作為政治斗爭的工具,中國曾經成功地進行了乒乓外交。


五、近代中國武術與西方體育發(fā)展的差異


清末民初的創(chuàng)拳與世界體育勃興在時間上是一致的,但是近代以來中國武術的發(fā)展與西方體育的發(fā)展表現(xiàn)出了一定的差異,這些差異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軌跡。


(一)神圣的武術與競技游戲的體育


武術拳種在傳播中一直保持著某種神圣性,這與武術本質上是生死搏殺之術關系密切,其教學自然與普通游戲、普通運動,譬如說跑步、打球不同。武術教學嚴格要求一個“敬”字,要求敬拳、敬師。而西方體育,尤其是美國,受杜威(1859—1952)實用主義教育學說的影響,把田徑、球類等運動引入學校,重視運動的競技性和游戲性,務實地構建公開、公平的規(guī)則。


(二)科學與神秘經驗


近代歐洲,十分重視體育科學。1793年,德國的古茨穆茨出版了體育名著《青年體操》,提出了人體運動的4種分類方法,即按運動的目的、性質、解剖學特點和動作的類型進行分類。1804年《青年體操》第2版,將人體運動分為步行、跳躍、跑、舉物、角力、游泳、攀登、平衡和投擲9類。他廣泛應用實物教學,特別注意單杠、跳躍器械、平衡木、軟梯及滾翻運動等器械體操的內容。中國的武術教學卻至今沒有從經驗中走出來。盡管晚清以來,武術也迎來了理論的大發(fā)展,但這些理論的內容仍然主要是匯總經驗,而不是以邏輯和理性為基礎。其實,很多經驗背后是有科學原理的,今天我們有必要挖掘出來。


(三)師徒制與教練制


傳播方式的一個重大差異是師徒制與教練制的差異,中國武術傳承一大特點就是師徒制,西方體育運動的教練制與師徒制迥然有異。師徒制強調親密的人身關系,教練制強調嚴謹?shù)钠跫s關系。西方體育運動,誕生了很多明星運動員;中國武術領域,誕生了很多開宗立派的大師。


(四)古今關系與自信


在古今關系上,中國儒家有尊古的傳統(tǒng)。事物皆有兩面性,從好的方面講,這是尊重先人賢者;從不好的方面講,則如《淮南子》中所說:“世俗人多尊古而賤今,故為道者,必托之神農、黃帝而后能入說。”不但武術界如此,其他許多傳統(tǒng)文化領域也都有這種傾向,喜歡上追先祖,動不動溯及黃帝、老子、張三豐。




細說起來,崇古賤今大致有下列原因:


其一是謙虛,是尊奉《論語》中的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”的格言,效法孔子,做一個謙謙君子,只記述,不敢妄自創(chuàng)作。


其二是宗教化的需要,因為在宗教中越古老的越神圣,越無法超越;科學則相反,越晚近的越昌明。


其三是不自信的表現(xiàn),明明是今人創(chuàng)造的卻不敢說是自己創(chuàng)作的,怕不能被別人接受,于是出現(xiàn)了大量的偽經、托古、亂史。把自己寫的文章說成是莊子寫的,把自己的作品說成是黃帝的作品,把鄰居創(chuàng)造的說成是張三豐發(fā)明的。在一個并不鼓勵創(chuàng)新的保守的時代,這樣做也是不得已。今天我們稱贊一個人“創(chuàng)造力十足”“創(chuàng)新能力強”,但是在中國古代正統(tǒng)保守的社會中通常是不會這樣夸人的。


其四,沒有隨喜之心,不愿客觀公正地肯定當代人的貢獻,“羨慕嫉妒恨”使然。


其五,否定了當代人、同齡人,攪亂歷史,以方便欺世盜名,竊取發(fā)明成果。這就像今天學術論文中引用他人觀點,不注明出處,或者亂注出處一樣。反觀近代西方體育,籃球、排球、乒乓球的發(fā)明過程,記載得十分清晰。




(五)邏輯清晰的規(guī)則與模糊的倫理


中國傳統(tǒng)社會重視倫理道德和規(guī)則秩序。倫理秩序貫穿在社會生活的每一細節(jié),包括武術,這是值得肯定的。但是,過于講倫理,模糊的倫理規(guī)則會弱化求真,弱化實用,束縛了自由的思想,弱化了技術的發(fā)展沖動,阻礙了技術的進步。近代體育運動則發(fā)展出清晰、簡明、平實的規(guī)則體系,講究公平、公正、公開,方便了推廣和技術進步。


(六)競技與修養(yǎng)和藝術


在競技與修養(yǎng)、藝術方面,中國近代以來的武術,似乎更重視修養(yǎng)的功能,文化的內涵更豐富,所以在武術之上產生了武俠小說和功夫電影。武術的社會價值和功能更加豐富,似乎為西方體育所不能完全涵蓋。


從現(xiàn)代體育運動的角度看,武術是室內與戶外的結合,體操與競技搏擊的結合,軍事技能與身體素質鍛煉的結合,是寶貴的人類智慧結晶。如果武術能夠借鑒近現(xiàn)代國際體育發(fā)展的經驗,走科學化之路,將有望獲得更大的發(fā)展。

本文鏈接:http://m.personalh.cn/article/5434.html(轉載請保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