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國演義》中曹操橫槊賦詩,氣吞山河,千古風流。首先,槊這種兵器恰如其分地宣示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身份地位,文治武功的成就。槊,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,是矛、棒、錘三者合體,是實力、權(quán)貴、權(quán)威和禮儀的象征,富有王霸之氣。
槊分量重,力大之人才能使用,多用于馬上作戰(zhàn)。槊結(jié)構(gòu)復雜,制作不易,造一支槊耗時長,并且成功率低,因此造價高得驚人,所以漢唐以來,槊一直世家出身將領(lǐng)的標志,非貴族世家、大將軍不能用槊。
槊因為形狀威武、陽剛、豪華、美觀而具有禮器的功能(圖 9.92),用于在禮儀上彰顯富貴權(quán)威之氣象。槊的招式,大開大合,如“泰山壓頂”“力劈華山”“橫掃千軍”等,均有氣吞六合,威加海內(nèi)的氣魄。
其次,“橫槊”的動作,表現(xiàn)了曹操的威猛。槊由于分量沉重,平時多立槊持握,而曹丞相卻能單手橫槊于身前(圖 9.93),飲酒賦詩,足見其功夫之高,精神之足,氣勢之大。恰如其分地展現(xiàn)了當時曹操揮戈南下,指點江山,詩酒風流的場景,可謂是春風得意,氣勢磅礴。
橫槊賦詩,文治武功,如此氣吞六合、威加海內(nèi)之氣象,在諸多三國英雄中,若非曹公,又能屬誰呢!
本文摘自邱海洋博士武學著作《中國武學》,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!